通知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自己做到这三点!家长真该好好听听! 小学生作文《孤独》火了,老师满分评论直呼:天才!看哭了! 今天,致敬护士! 致考生: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13年了,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子女手机依赖受父母影响大、补课对学业成绩提高效果有限……这份报告揭示了几个令人吃... 2021高考倒计时!这些事情,江西考生要了解 当你老了--母亲节献给天下所有母亲 期中考试后,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自己做到这三点!家长真该好好听听! 小学生作文《孤独》火了,老师满分评论直呼:天才!看哭了! 今天,致敬护士! 致考生:请不要假装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13年了,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他们过得怎么样了? 子女手机依赖受父母影响大、补课对学业成绩提高效果有限……这份报告揭示了几个令人吃... 2021高考倒计时!这些事情,江西考生要了解 当你老了--母亲节献给天下所有母亲 期中考试后,儿子和母亲的经典对话,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学前教育
二孩时代,父母如何分配爱?听听朱永新、边玉芳、陈钱林怎么说 发布时间:2016-03-10 13:10:07  来源:   作者:  编辑:  关注度:1445


民小编说

这两天召开的“两会”中,有代表委员对“二孩”配套政策的关注引发了热议。小编告诉大家哦,人民教育融媒体团队关于“二孩”政策对教育的影响分三个主题制作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访谈视频,分别是《二孩时代,怎样做父母》《学校怎么应对二孩时代》以及《二孩时代,学位在哪里》。

今天呢,小编给大家推出的是人民教育两会融媒体系列报道之一:《二孩时代,怎样做父母》。

接下来,我们还将聚焦“两会”重点教育议题和大家一起做探讨,敬请关注哦!


两会E政录
访谈主题:二孩时代,怎样做父母

访谈时间:2016年3月2日

访谈嘉宾:
 朱永新(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
边玉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钱林(浙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校长)

记者:《人民教育》杂志 施久铭 董筱婷


  二孩时代,给家庭、父母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记者:我们一般认为独生子女在个性上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任性、孤僻、责任感差,进入二孩时代的家庭教育能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些弊端?

朱永新:儿童社会化过程需要环境。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独生子女很孤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和人交往,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我认为这些都和环境、条件有关。

进入二孩时代以后,新的家庭关系建立起来,同时也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这个关系里有新的学习机会。二孩时代带给教育新的机遇,给家庭、父母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

边玉芳:这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发现,独生子女家庭内孩子往往会比较任性,因为他享用的资源会比较多一些,对物品归属的观念也比较强,分享会出现问题

但实际上,你也会发现独生子女也有多子女所不具备的优点,这些孩子在人格上有独特的方面,因为拥有更多的资源,家庭对他的教育也更加重视。其实任何一种形式的家庭,都会有它的优点和不足。但在中国大家为什么会普遍认为独生子女任性、不负责任、自我中心呢,其实跟家庭教育相关。

我觉得当下很普遍的问题是育儿焦虑,家长对怎样养育孩子有非常多的担心,这种担心和独生子女现象有关系。二孩时代的到来,呼唤家长、社会、学校教育配合这样的时代特征,让教育回归到科学和理性。



记者:现在也存在一个现实问题,以前一个孩子父母都照顾不过来,如果两个孩子的话,对父母的精力来说是一个挑战,各位嘉宾怎么看?

朱永新:这个问题要两面看。一方面父母可能会花更多时间照顾第二个孩子,但另一方面父母花的时间也可能会减少,因为兄弟姐妹本身也可以相互陪伴。我不主张两个孩子年龄靠得太近,两三岁甚至四五岁的差距,对孩子的成长、家庭养育结构来说更好。这样大孩可以带小孩,更利于家庭关系的建构。

事实上,很多二孩家庭都是四个老人带两个孩子,压力变小。同时,很多地方现在已经延长了产假,甚至给爸爸一定的假期,我们希望以后能够出台更灵活、更多样化的政策,鼓励父母亲陪伴儿童。

记者:陈校长您是两个孩子的父亲,而且孩子都非常优秀,您是怎样应对这个挑战的?

陈钱林:从养的角度来看,养两个孩子肯定比一个孩子任务多。这方面我非常幸运,孩子出生之后父母就过来帮忙。还有一个就是我自己把家庭教育作为重要的责任。有时候我们觉得应酬很重要,但是仔细想想真的那么重要吗?这样一想就可以省出很多时间来陪伴孩子。

从教的角度来说,我并不觉得两个孩子就忙很多,有的时候可能还更省力。一个孩子做游戏父母要跟着,两个孩子就可以自己玩,一起搞研究,一起看看书。一个孩子看书可能需要意志力支撑,现在两个孩子有一种氛围,大家互相影响。如果家长引导好,可能会节省教育的时间,关键要引导孩子互相合作



朱永新关于“二孩”家庭教育的1分钟观点集锦,请戳 ~~



老大对老二是否接受,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家庭教育的状况

记者:二孩政策出来以后,很多家长都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大不接受弟弟妹妹,反应非常激烈。怎样给老大解释、疏导,边教授能不能给我们支支招?

 边玉芳:最近在网络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但我相信,随着我们身边二孩家庭的常态化,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大家都会觉得两个孩子很正常。但常态化之前,爸爸妈妈特别需要去做好这个工作。当你想要二孩的时候,你的孩子是一种什么态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家庭教育的状况。

无论要不要二孩,家庭教育本来就不应该让孩子觉得一切东西都是他的。假如我要第二个孩子的话,我会说过年的时候,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一起多么幸福。另外要告诉他,你马上就是哥哥姐姐了,他会觉得很自豪,这意味着他能为爸爸妈妈分担一份非常重要的责任了。

还有一些配合措施,一个孩子比较孤独,应该把他放到集体中,放到交往的群体里,当孩子越来越多地与人打交道的时候,便不会太排斥第二个孩子。所以家庭教育如果养成了孩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当我们真决定要孩子的时候,这便不是一个太难的问题。

记者:还有很多家长非常关心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两个孩子闹矛盾,打架或生气,陈校长,当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是怎样解决的?

陈钱林:一方面,家长心态要平和,因为哭闹有时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问题解决掉,他在那哭得满身大汗,本身也是运动。有时候就比较复杂,解决问题要讲究方法。两个孩子有矛盾的时候,我一般采取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小孩子有矛盾了,家长并不是做法官,一定要判断谁是谁非。孩子吵完之后我觉得反而更利于社会化的过程,是个好事



 记者:边教授,您觉得陈校长的方法如何,有没有心理学的依据?

边玉芳:我觉得非常好。现在的家庭教育把原来不成为问题的问题都当成了问题。大家都觉得独生子女问题多,实际上与过度关注有关系,因为我们所有的焦点全放在孩子身上了。


每个孩子都有跟小朋友发生争执、矛盾的经历,但最后都很健康地成长了。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争吵与矛盾,恰恰是孩子社会化、学习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重要契机。当然了,也应该教给孩子一些基本规则,比如不能打骂或者无理取闹。我们不要过度担心,家长的忍耐实际上对家长自身成长也是很重要的。



边玉芳关于“二孩”家庭教育的1分钟观点集锦,请戳~~   



读懂每个孩子最关键,切忌互相比较

记者:除了上面的问题,二孩时代的家庭教育还应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朱永新:二孩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能够借助二孩这个有利条件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掌握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能力。


另外,无论是一孩还是二孩,教育的一些内在规律都需要遵循。比如儿童成长关键期,父母应该多给孩子讲故事,让孩子养成热爱阅读、主动探索、亲近自然的习惯。

 同时,不要简单地把孩子与孩子进行对比。孩子的外貌可能相像,但个性、能力、兴趣完全不一样,简单对比会让孩子自卑。家庭的公平正义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儿童对社会的感觉是从家庭开始获得的。

边玉芳:第一点,家长的精力要有一个适当分配,小孩子可能更需要照顾,但是一定不能忽略老大的情绪和情感需求。再大的孩子,也有对爸爸妈妈情感上的需求。

 第二点,一定不能比较,比如当着老二的面说你要像哥哥、姐姐,或者当着老大的面说你都不如弟弟、妹妹。心理学里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家庭的排位对人心理、性格的影响。家庭的排位,包括先天的个性,都会让孩子成长为独立的个体。不一样的人进行比较,可能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

 陈钱林:对孩子要多元评价,而不是互相竞争,家长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跟自己比较,并非互相比较。

另外,两个孩子的家庭更要强调一些规则。一个孩子的家庭往往是自我中心,有些规则是孩子定的。两个孩子共同生活,比如一起玩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聊聊形成规则,然后互相监督,遵守规则。守规则也是更好社会化的过程。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请问几位嘉宾,您认为对于孩子而言,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朱永新:新教育一直讲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最好的教育就是幸福、完整的教育,是让孩子能够感受到家庭温馨,享受学习过程的教育。

边玉芳:因为我是做儿童青少年研究的,所以这几年我一直在讲理性、科学地育儿,就是读懂孩子。但是理性科学的前提,恰恰是情感的指标,就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拥有良好亲子关系后,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陈钱林:尽可能多地尊重孩子,尽可能恰当地要求孩子,既要有尊重又要有要求。

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孩子的天性、个性、兴趣、思维方式、气质。同时,只有尊重也不是教育,还要恰当地提出要求。父母的要求应当是明明白白的,应该是一以贯之的,家庭也应该有核心的价值观,否则孩子就摸不着头脑。所提的要求还应该考虑难度,孩子努力以后能够达到而非为难他。最后,你的评价一定要跟上,不管孩子能否做到。


分享到: 更多
互联网经营备案登记-红盾标志
关于我们 | 在线留言 | 在线投稿 | 后台管理 | 万创短信 |
江西省手机家长学校 学服通网版权所有 浙ICP备18043568号-2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康宁街25号1幢261室
浙公网安备33010502011850  |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