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总是和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同时发生。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注意品质,将直接影响他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影响他做事的效率。许多孩子上学后学习困难,就是因为注意力没有发展好。所以,训练幼儿的注意力是老师和家长的重要责任。
注意力又名专注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是一切活动的基础。
引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很多
孩子若身体不适,天生好动以及神经系统或大脑微功能发生问题时,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其次,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不当也会有影响。例如,孩子正全身心投入游戏时,家长任意打扰、干涉和打断,或者同时买太多的玩具或图书,可能会使孩子左顾右盼,而无法仔细、耐心、反复和专注于一件事物。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过分依赖、缺乏耐心或情绪困扰,也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生理上的问题,必须由医生检查和治疗,心理上的问题,则可以训练和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来引导。比如通过奖励等方式来增加孩子的兴趣提高专心度;多一些正面暗示,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等等。“一般来说,聪明好动的孩子都容易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家长只需正确引导,不必过分担心。”
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
1、注意让孩子养成在某一段时间内做一件事的能力,有头有尾,不半途而废。如在看书时,让孩子看完一本再换一本;给玩具时也不一下子放一大堆。如果玩具成堆或书成堆,就容易使他一会儿玩这,一会儿看那,干看这个,想看那个,形成注意力分散的坏习惯。
2、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通过听的途径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如坚持每天给他讲故事,在讲之前向他提出要求,必须在听过若干遍之后,由他复述一遍,再讲给你听,并鼓励他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复述完整。
3、对孩子谈事情只说一遍,不要老是重复。有些家长对同一件事情或某一点要求总要反复交代,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于一件事要反复地听好多遍,才能听好。这样的孩子入学以后,听课会漫不经心,以为老师也会像父母那样重复地讲。所以对孩子讲话只说一遍不再重复,也是培养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4、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从控制外部行动做起,如孩子做某件事或学习或做游戏时,不东张西望,不胡言乱语,不乱动,不乱摸等等孩子如果能控制与当前活动无关的动作行为,就比较容易克服浮躁的情绪,达到专心致志。
5、在培养孩子注意力的过程中,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孩子越小越不容易集中精力,因此,在要求孩子集中的注意力做某件事的时间上,要随其年龄渐大而逐步增加,开始可以要求5分钟或10分钟,要求幼儿集中注意力去做的事情的难度和数量亦应与时间要求相应。否则,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推荐游戏:
1、戴帽子。这是一个配对游戏,家长把家里的各种空塑料瓶的瓶身和瓶盖放成两堆,让宝宝来配对,给瓶子“戴上合适的帽子”。瓶盖的大小要区分明显,让宝宝在动手操作中加强观察的注意度,同时还能锻炼小手的肌肉。
2、合作画。家长可以与宝宝合作进行“美术创作”。家长用深色粗笔画单线条图画,其中留些简单直线用浅色粗笔画,让宝宝用深色粗笔在浅色线条上描摹,合作完成一幅图画。等宝宝掌握后,可以将描摹改为临摹,由横线条、竖线条等简单的线条图开始,逐渐增加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