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当孩子说“不要管我”的时候代表了些什么呢?有些父母一听到这句话脾气就起来了,有些父母则是用心去体会孩子想要表达的意思。那它代表了些什么意思?让我们来看看吧!
前两天,吃过晚饭闺女在看动画片,等我忙完了,过去跟她说话:“看完这一集就不能看了啊!”
她头也没抬,没有任何表示。
我用手拍了拍她,她才抬头看我。
我问她听见我说话了吗?
她说听见了。
我又问听见我说什么了。
她说,你说看完这集就不能看了。
既然她听到了,我继续去干别的。
突然,她嘴里冒出一句“你别管我了行不行?”
我莫名奇妙。
她继续说“你为什么老管着我,你以后别管我了,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想看几集动画片就看几集动画片,想几点睡觉就几点睡觉。”
听完这话,我倒没有生气,也没有伤心,只是觉得这孩子又长大了一些,自我意识更加强烈了。
这段日子,“你别管我”从她嘴里说出来不是第一次了,她更多的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干一些事情,这也许是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吧。
我不想按照某些常规的说法,把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称为“叛逆期”,而更希望用一个适合孩子的词,我把它叫“成长期”。
对于孩子嘴里说出来的“你别管我”也不需要做太过激烈的反应,不是这个小兔崽子反了天了,而是她更多的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了。
“你别管我”后面有很多潜台词,弄不懂孩子潜台词的意思,就很难与孩子进行沟通,也很难达到帮助和教育孩子的目的,弄不好,会让双方的情绪都很激动,最后不欢而散,越走越远。
你别管我=我想有更多的自由 大多数孩子说出“你别管我”是在特定的情境下。 比如他正跟小朋友玩的高兴,父母非得拉着他回家; 他动画片还没看完,父母非得让他关掉; 他还没有玩够,父母非得让他去做作业。 在这种情况下,他既想继续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又无力抵抗父母的催促,情急之下说出“你别管我”。 这个时候的“你别管我”要表达的意思是,我想做,你为什么不同意,难道这点事我都做不了主吗? 所以,硬碰硬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效果,催催催也会让孩子内心形成对抗心理,比较好的方式是表达对孩子的理解,适当答应他的要求,双方达成共识,让孩子有做主的感觉。 你别管我=你为什么不管我 有的孩子说出“你别管我”,并不是希望父母不要管自己,恰恰相反,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或者引起父母的注意。 这种情况在闺女身上出现过,她晚上不睡觉,催促再三不起作用,我假装生气的说,你再不睡我先睡了,不管你了。 她继续不理会,等我过几分钟过去叫她,她会很生气的发脾气,“你别管我了,你不是不管我了吗?” 这个时候,如果继续跟她动硬,她根本不吃这一套。 只要把她搂在怀里,然后说,怎么会不管你呢,我不管你谁管你,她就会乖乖的跟你去睡觉。 有的孩子看见父母不关注自己,也会故意说一些狠话,或者做一些出格的行为引起父母的注意,如果对孩子的日常比较了解,不难判断孩子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你别管我=你不知道我怎么想的 还有的孩子,特别是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孩子,他说“你别管我”的时候,可能跟父母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或者是父母日常的行为让他觉得,自己的问题说出来也是白说。 比如,有的孩子在学校里受了委屈,自己躲在屋子里,家长怕有什么问题,问他怎么回事,他可能来一句:“你别管我。” 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父母平常的行为让孩子觉得,父母已不可信任,自己受了欺负,跟父母说了,父母或者让自己忍气吞声,或者批评自己,说了还不如不说。 还有的孩子觉得,自己父母的思维已经跟不上自己的思维,自己说出来父母不但不能帮助解决问题,甚至给自己添堵,不说比说好,又不知道怎么拒绝,只好用简单粗暴的一句“你别管我”。 这种情况,比前两种情况都要复杂,父母要反思自己平常与孩子的相处,是不是真正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没有考虑孩子的感受,自己有没有与孩子共同成长,自己的思想发展能不能跟上孩子。 如果没有,一方面说明孩子长大了,另一方面说明父母的教育方式落伍了,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 孩子说出“你别管我”,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只要父母认真观察,积极应对,对孩子的成长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重要的是,父母要读懂孩子的潜台词,有针对性的去做,不是简单的用“反了你了”“我不管你了”去应对。 孩子长大了,父母应该高兴才是,说明他离自己飞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