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计算机和网络正逐渐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教育信息工程已被广大中小学校重视,许多学校相继以组建多媒体网络教室或校园网络为基础,以网络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手段,进行了一些教育教学实验与改革,推进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进程。但是,教育信息化工程毕竟是一件新兴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现象剖析现象之一:新瓶装旧酒各个学校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大多数组建了校园网、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学术报告厅,普通教室也配备了“几机”(电视机、电脑……)等现代高科技设备,这当然是一种好现象。但是,由于教学习惯和旧的教育观念、评价机制的影响,目前许多学校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时,主要演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信息技术的使用权控制仍然在教师手中,并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束缚。更有甚者,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当成了训练学生应试的一种新技术和新手段,实行“电灌”+“人灌”。这难道不使人觉得是用新瓶装旧酒之疑吗?现象之二:老“牛”拉卡车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成几何级数增加,现代教育设备更新速度很快,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中小学的大部分学科教师还不能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和使用,谈不上对信息技术的深刻认识,在具体的教学中难以驾驭现代信息技术这列快车。面对新技术他们往往束手无策,而且觉得倒不如粉笔、黑板加上一张嘴奏效,于是产生信息技术不能恰当的与课程、教师、学生融为一体的现象,即使为了教育教学信息化,也有生搬硬套之疑,教师也有老“牛”拉卡车般的不负重荷之感,使得信息化教学质量和效益都不高。现象之三:有路无车大多数学校都热衷于校园网或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而忽视相应软件的配备。产生这种现象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迎接上级部门的评估和兄弟学校、友人的参观,因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达到某某程度,领导脸上也增添了几分光彩,而在软件上花再多的钱,别人也看不见,这是功利主义在从中捣乱;二是由于社会各界特别是厂家、商家在学校信息化工作过程中,过分宣传网络、硬件强大的功能和优势,对实际运作过程中的软件、经费、人才需求分析少,使得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认识不够深刻,误认为,只要有了这些硬件,学校教育信息化就不成问题了。他们忽视了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关键的要素:软件的配置和资源中心的建设,结果造成网络高速公路上没有一辆行驶的车,造成“有路无车”的现象,致使教育信息化工作不能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