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新生儿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脐风、七日风等,是指破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随着我国城乡新法接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本病的发病率已经明显降低。
二、新生儿破伤风是怎么引起的
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接生时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剪刀剪断脐带,或接生者双手不洁,或出生后不注意脐部的清洁消毒,致使破伤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
病因学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性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都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如炎器伤、开放性骨折、烧伤,甚至细小的伤口如林刺或锈钉刺伤,均有可能发生破伤风。破伤风也见于新生儿未经消毒的脐带残端和消毒不严的人工流产;并偶可发生的胃肠道手术后摘除留在体内多年的异物后。伤口内有破伤风杆菌,并不一定发病;破伤风的发生除了和细菌毒力强、数量多,或缺乏免疫力等情况有关外,局部伤口的缺氧是一个有利于发病的因素。因此,当伤口窄深、缺血、坏死组织多、引流不畅,并混,破伤风便容易发生。泥土内含有的氯化钙能有其他需氧化脓菌感染而造成伤口局部缺氧时促使组织坏死,有利于厌氧菌繁殖,故带有泥土的锈钉或林刺的刺伤容易引起破伤风。
发病机理
破伤风杆菌只在伤口的局部生长繁殖,产生的外毒素才是造成破伤风的原因。外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两种,前者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对神经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引起肌痉挛;后者则能引起组织局部坏死和心肌损害。破伤风的痉挛毒素由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并附合在血清球蛋白上到达脊髓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后的毒素,主要结合在灰质中突触小体膜的神经节甙脂上,使其不能释放抑制性递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致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收缩或阵发性痉挛。毒素也能影响交感神经,导致大汗、血压不稳定和心率增速等。
并发症
除可发生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 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 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 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防治。
三、如何预防新生儿破伤风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风4~12天,平均7天,故民间有锁口风、脐带风、七日风、四六风之称,新生儿破伤风首发症状,常表现为不能吸乳(咀嚼肌痉挛所致)。
在病的早期,病婴表现为想吃而不能吃,故烦躁不安,啼哭不止;继而由于面肌痉挛致牙关紧闭、眉举额皱、口角上牵,而出现苦笑面容,再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全身抽搐。此过程在新生儿发展甚快,多在24小时内完成。抽搐严重则呈角弓反张,甚至频频窒息,膀胱及直肠痉挛,可致尿潴留及便秘。一般神智清醒,无发热或只有低热,发热高者可能由于并发症或严重抽搐所致,预后均较严重。
判断本病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以下各点。
(一)潜伏期的长短
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发病的时限。潜伏期短,说明细菌的毒力强,产生的毒素多,故病情重。潜伏期短于6天者,预后多较严重;有一组资料表明,潜伏期短于6天者,其病死率为44.4%(11/25),而潜伏期长于6天者,病死率仅为20%(4/20),一般认为,潜伏期长于10天者,大多数能够治愈。
(二)抽搐发生的时限
指开始发病至抽搐的时限。这个时限越短,病情越重,时限在24小时内与长于24小时,其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
(三)抽搐的频率及程度
这是判断严重性最主要的指标。每次抽搐越频繁,抽搐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
(四)呼吸窘迫及发绀
严重破伤风病人,除频发抽搐外,往往有呼吸窘迫及发绀反复出现。产生呼吸窘迫及发绀的原因,大概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①呼吸肌及腹壁肌痉挛;
②喉肌痉挛;
③胃内容物反流阻塞呼吸道;
④喉头分泌物过多;
⑤严重抽搐引起脑缺氧;
⑥过量的镇静剂抑制呼吸中枢;
⑦肺部感染。
呼吸窘迫与抽搐互为因果,在严重病例,二者成为恶性循环,故有此症状者多属严重病例。
(五)发热的高低
有高热者,除合并感染外,还与严重抽搐或反复窒息有关。故有高热者,亦属严重病例。
(六)并发症的有无严重病例多有并发症存在,最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脐炎、脐出血、败血症、硬肿症及心力衰竭等。特别是肺部感染,是造成病孩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抢救。虽然新生儿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疾病,过去的病死率很高,但只要我们掌握它的规律,熟悉治疗原则,采用综合疗法,大多数病例还是可以治好的。本病的危险期大概是起病后10天左右,如能度过此期,则由于本病的自限性,破伤风毒素与神经细胞的结合是暂时的,可以恢复的,因此可望痊愈而不致产生后遗症。
预防措施
新生儿破伤风的病死率很高,因此,必须做好预防。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实行新法接生,接生时要求严格消毒,接生人员的手、接生用具以及产妇外阴部都要经过严格消毒,一旦接生时未严格消毒,须在24小时内将患儿脐带远端剪去一段,并重新结扎,消毒脐蒂处,同时肌注TAT15003000IU,或注射破伤风毒素75250U。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必须严格处理,目前已在开展的给孕妇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的方法能有效地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一旦发现新生儿破伤风患儿就应迅速送医院诊治。严格执行新法接生完全可预防本病。
四、新生儿破伤风治疗方案
1、护理
将患儿置于安静、避光的环境,尽量减少刺激以减少痉挛发作。痉挛期应暂禁食,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供给营养,症状减轻后试用胃管喂养,脐部用3%过氧化氢清洗,涂抹碘酒、酒精。
2、抗病毒
只能中和游离破伤风病毒,对已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毒素无效。因此,愈早用愈好,破伤风抗病毒(TAT)12万IU肌注或静脉滴注,3000IU脐周注射,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500IU肌注,TIG血浓度高,半衰期长达30天,且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但价格较昂贵。
3、止痉药
控制痉挛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1)地西泮:(安定)可受训,每次0.30.5mg/kg,缓慢静脉注射,5分钟内即可达有效浓度,但半衰期短,不适合做维持治疗,48小时1次。
(2)苯巴比妥钠:首次负荷量为1520mg/kg,缓慢静注维持量为每日5mg/kg,分48小时1次,静注,可与安定交替使用。
(3)10%水合氯醛:剂量每次0.5ml/kg胃管注入或灌肠,长作为发作时临时用药。
4、抗生素
青霉素每日20万U/kg,或头孢菌素、钾硝唑、静脉滴注,710天,可杀灭破伤风杆菌。
五、链接
1、新生儿破伤风对智力的影响:https://www.xiaoer.org/xinshenger/jibing/268.html
2、新生儿破伤风的中医治疗:https://www.51mfw.com/Articles/List/0f66ca224b9b43319ae2d3bd96ec7f61-1.html
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发绀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感染途径新生儿破伤风疫苗新生儿破伤风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新生儿注射破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