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国家长教育误区的文章不胜枚举,今天列出“9宗罪”,你服吗?!
生个孩子完成父母的“遗愿”
在中国式家长那里,生儿育女完全不是性高潮的衍生物,是点上灯,照上镜儿,按照科学步骤有条不紊的配置下来的,他是父母未能完成梦想的续集。自己不会飞翔,下一颗蛋,让蛋长大完成自己飞翔的梦想。
两天前,河南没考上大学的妈妈打死亲生女儿的新闻相信这一定不是出于爱!
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
许多家长“成材心切”,恨不得从受精卵开始就进行教育,理由是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把唐诗六百首出生第二天就倒背如流,各种兴趣班不惜血本,个个都是宋祖英、朗朗、陈丹青、刘翔的结合体方才能显出你教育的成功。
完全不会也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死记硬背,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我也奇怪了,中国式考试题目也变态翻倍,非要让记住成吉思汗生于哪年死于哪年,有什么卵用?
难道人生的目的,是为了跑到终点?
含辛茹苦的苦肉计
中国式父母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过的悲情和忍辱负重再能现身说教,一切为孩子的学习让道,从孩子入学开始美名曰陪着孩子成长,实则是用“子不教父之过”的道德外衣把自己包在自我麻醉的假象里,失去自己的生活空间,自我标榜为中国好父母。
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棒
这个世界上除了隔壁老王,还有别人家的孩子,他还有个另外的好名字叫:激将法。用隔壁家的孩子如何优秀来打击你一辈子,稍有疏忽就是:你看人家隔壁小王?稍有落后就指出:你看人家隔壁小王?永远有个隔壁小王的高标杆挡在你的面前,自信在中国小孩身上很难持久的存在,要么自信到自负,要么自卑到失去自我。
别人家的孩子,是一辈子无法超越的梦魇!
“吃亏是福,沉默是金”中庸到死
中国的家长从小教育孩子要学会忍受,退让,明哲保身,每个人都是聪明之人,没人会做“出头鸟”,所以才有“趋之若鹜”,才有“沉默的中国人”!才会出现南京大屠杀三个日本兵能干掉3000老百姓的荒诞剧,云南几个持刀歹徒能杀掉几十个路人的奇迹。
因为人人都是聪明人,都在信奉吃亏是福、沉默是金的人生信条,所以都等着一个二愣子出现力挽狂澜,这个世界不怕坏人有多嚣张,就怕好人有多沉默。
“恭喜发财”的拜金主义
“恭喜发财”才是国粹,是民心!现在的中国父母,最刻骨铭心的话就是:我受过的罪可是不想让儿女再受。所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绩好了物质奖励,我们的口头禅就是你给妈妈考上多少多少分数,我就给你什么什么承诺。学习是给父母学的理念已经深入孩子的心,谈何动力和兴趣?!
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思考和人格。
棍棒之下出孝子
热衷于虎爸狼妈的推崇,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三句好话不如一马棒”等等,我们传统的打子秘籍就这样传了下来,一部经典武侠连续剧才刚刚开头,接下来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在独生子女时代,这一现象有了大面积的改善,但是“二孩”政策放开,为非作歹的“熊孩子们”会不会由迎来皮肉之苦?未可知!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勤能补拙,天道酬勤,于是很多人用美好的年华和自己不擅长的东西死磕,呕心沥血了都。结果只能一生遗憾。另外这种极致的推崇,让人没有敬畏,没有禁忌,开山挡海,战天斗地无所不能,结果就没有结果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思想教育出来的人,更贪婪,欲望更大。
父母有“一言九鼎”的权利
好像任何一个不成熟、不完美的人,只要晋升成为父母,就可以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所以在和孩子的平等交流上,往往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给这段空档期美其名曰一个新名词:叛逆期。结果就有两种可能,一种逆来顺受,一种装洋蒜。
尤其在性教育上,掩耳盗铃,州官放火,打马虎眼,互相掩饰,逃避责任!情窦初开的少女,肚子大了还以为像电视剧上女主脚,对着镜子恶心两次就过去了。父母这个称呼更大的是责任,没有尽到责任的父母,十之八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