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钱激励孩子考好成绩
是错误的做法!
抚心自问,谁不想自己的孩子快乐成长且成为成功人士?
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家长喜欢打听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不给孩子过多压力的同时也能保证孩子有个美好未来。
有的父母会认为用钱“激励”孩子,让他们考个好成绩是一个不错的奖励方式。但我要很残忍地告诉大家,这个方法是错误的!
有一天,我在看儿子的棒球比赛,在看台上听到很多父母讨论育儿问题——从孩子玩手机到孩子顶嘴时应该怎么处理,但以下这个话题讨论得最为激烈:
A爸爸:“我女儿什么时候才能重视她的GPA(绩点)呢?她现在高二了,还不努力读书,老师也拿她没办法,她的成绩不断下降,上大学肯定拿不到奖学金!”
B爸爸:“哦,在我们家,我们会用钱激励他们考好。”
话音刚落,一群爸爸妈妈转过身并参与讨论。赛场上的孩子们很快就被遗忘了,我们都在表达自己的意见,讨论B爸爸的做法是明智之举还是错误的引导。
B爸爸坚持拥护自己的做法,他认为胡萝卜加大棒(一种奖励和惩罚并存的激励方法)是现实世界的“办事方式”。
他认为自己每天早出晚归,为的是赚钱;同样地,孩子的学业也可以视为是他们的工作,为什么孩子取得好成绩却不应该给他们发“工资”呢?
B爸爸好像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这种做法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我不是在说孩子考得好成绩,你奖励TA钱就是个糟糕的父母,不,完全不是。
我们都努力尝试各种方法让孩子成长得更好,不过仿照成人的激励方式去鼓励孩子进步似乎有点不经大脑。
但作为理财规划师(不仅教成人理财,还会给大家一些儿童财商教育的意见),我强烈建议不要用钱激励孩子考取好成绩,原因如下:
金钱与成绩挂钩
让孩子不懂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用钱奖励孩子会让他们只盯着分数,而不重视学习的过程。
如果你的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成绩上,他们选课的时候很可能会选择最简单的课,忽略那些具有挑战性的科目,因为他们害怕考砸。
除此之外,你的孩子也没有动力去学习额外的知识,考试的重点和范围决定了TA在这门科目上下多少功夫。
这难道不是人们平时嗤之以鼻的“应试教育”吗?我们不是应该鼓励学生做些创造性练习,鼓励他们探讨新的解决方案,让他们享受发明创造的过程吗?
学校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不是盯着分数。
而家长可以通过关心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什么,来强化学习过程的价值。你们平时可以试着问孩子以下几个问题:
?是什么让你以前的观点改变的?
?这个项目有哪些部分你觉得不合理的?
?学习这门课之前,提出5个相关的问题吧!
?你怎么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里面?
让你的孩子知道你很重视他们丰富的想法,而不是他们的成绩。如果你想买些冰淇淋跟孩子坐下来讨论学到了什么,那去吧,这钱值得花。
金钱与成绩挂钩
不是对每个孩子都有效
你可能喜欢得到一些意外之财作为奖励,但钱真的能激励你的孩子吗?
作为理财规划师,我总结过不同人对钱的态度,发现有两类人用钱通常是推不动的。
一类是喜欢冒险的人。他们行动的动力很多时候是来自新鲜事物,新的挑战。
家长可以定期询问他们在课堂上学到什么新的概念和知识,这样能鼓励他们有更好的表现;
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去了解新的资讯,鼓励他们开始下一个大冒险,尝试一场小型买卖等等。
例如,在地理课上学习到岩石的知识,可以鼓励他们去爬山、攀岩。激励这类型的学习者要投其所好——给他们冒险和奇遇。
另一类是关系至上的人。如果你的孩子将人与人的关系看得最为重要,细心聆听你会发现他们会喜欢谈论同学,谈论班上谁的想法新颖,从老师身上学到什么东西......
激励这类孩子的方法是让他们知道现在学习的这些新知识和技能如何能够帮助身边的人。他们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获得鼓励,而不是金钱。
金钱与成绩挂钩
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内在动力
每个孩子都要知道,有些事情是自己不得不去做的,因为那是自己的本分。
如果孩子考得好成绩你就奖励钱,那这样不就没完没了了吗?
这是不是说明你要为孩子做好本分内的事情奖励钱?例如,打扫自己的房间,帮爷爷修电脑,去社区帮忙,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欺负其他孩子......
K-12基础教育阶段(美国幼儿园到高中的学习阶段)不是只让孩子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
这个阶段也是培养很多关键性素质的时期,例如:诚信,勤奋,善良,耐心,坚韧,毅力,时间管理等等。
这些素质需要孩子用内在动力去学习,尽管这些没有从分数上体现出来。
所以为了更远大的目标和回报,我认为更明智的做法是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金钱挂钩。
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做得更好,比简单地要求孩子追求好成绩来得更有价值。
虽然好成绩可以帮助孩子赢得奖学金,但如果他们能懂得学习的价值,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交多点学费又何妨?或许他们毕业后,在职业规划方面会做得更好。
而且他们会乐意投入时间去帮助别人,仅仅是因为做好事,而不是为了金钱的回报。
为人父母是一辈子的挑战!没有人知道所有的答案,所以我们要不断尝试新的东西。但是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方法才能起积极作用,然后家长要坚持下去。你的努力很重要!